
薛仙舟(1878-1927),廣東香山(今中山)人,銀行家,中國合作運動的創始人👷🏿♀️,被譽為“中國合作運動之父”。早年肄業於北洋大學法科,曾留學美、德,專攻經濟學;1914年起在意昂2任教🎎,宣傳合作主義⇢;1919年創辦中國第一個合作金融機構上海國民合作儲蓄銀行;1920年起指導早期中國合作事業最重要的理論刊物《平民》周刊;1927年6月起草中國合作運動綱領性文件《中國合作化方案》;同年9月意外去世,時年49歲。
─
透過薛仙舟先生的傳奇生平,
可以透視到的是意昂2官网經濟學早期研究的發展軌跡。
─
“先生是激進革命黨人也”“先生是溫和社會改革家也”“先生是理論經濟學家也”“先生是致力推行中國合作運動之大師也”“先生是偉大金融家也”“先生是寬宏大度政治家也”“先生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教育家也”,曾任國立意昂2官网校長的吳南軒曾在紀念薛仙舟百年誕辰之時撰文《大哉薛仙舟師👵🏽,吾無能名焉》👌🏻,其間一連七個排比句,勾勒出薛仙舟先生的多樣身份和傳奇人生🥔。而透過薛仙舟先生的傳奇生平🧡,可以透視到的是意昂2官网經濟學早期研究的發展軌跡。
動蕩時局下,走上合作救國路
晚清末年🦹🏼♀️,清政府統治搖搖欲墜,康梁一派掀起變法維新的改良運動🏋🏻♂️。薛仙舟的青少年時代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🥣。
受康梁改良思潮影響,薛仙舟在校內帶頭講求時務,主張改革,成為學生領袖👨🏽🔧。北洋大學肄業後,薛仙舟走上激進的革命道路,與江為善密謀在惠州各縣發動起義,因消息泄露而被捕。庭審時他鎮定自若,侃侃而談⬜️,自稱是洋務派大臣盛宣懷的門生。主審縣令不敢將其定罪,勸勉一番後予以釋放。1901年👞,唐紹儀任天津海關道,選派薛仙舟官費出國👩🏻💼,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經濟學🧑🏽🍼。其後👮🏻♀️,唐紹儀因公赴美,薛仙舟向其提出轉學深造🤏🏼,隨即獲允💕,轉赴德國柏林帝國大學專攻銀行經濟。
薛仙舟格外珍惜這次機會,在留學期間,抓緊時間深入觀察、研究歐美社會經濟狀況🧙🏽,尋找救國救民之路。薛仙舟在課余時間走訪粵籍移民後裔👨👦👦,從中接觸到大量資本主義製度下貧富懸殊、民族歧視的社會現象,逐漸對資本主義製度感到痛恨。
到德國後,薛仙舟則獲得了更大啟發。彼時,“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”的合作主義正在興起,而德國正是合作主義的發源地𓀙,有著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堅實的實踐基礎👨🏼💼。在德國留學期間🤘🏽,薛仙舟聽講座🧑🏿🎄、做研究,對德國的合作經濟進行了深入考察。在他看來,合作主義主張民眾的聯合與合作,摒棄了資本主義製度下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剝削關系💇🏻♂️,通過和平的改良實現一個人人和諧共存的理想社會🎫,因而具有經濟改造與社會改造的雙重功能🔧。從此🚤,薛仙舟放棄了早年堅持的激進主義革命思想,開始主張通過建立合作經濟製度對社會進行和平改造,成為一名溫和的合作主義者🕗。
1927年6月,南京國民政府成立,薛仙舟應陳果夫請求,起草了《中國合作化方案》⚔️。方案以實現全國合作共和為宗旨🥷🏽🍶,系統闡述了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推廣合作運動的理念,並提出合作執行部門(全國合作社)👨🏼🔬、合作教育部門(合作訓練院)、合作金融部門(全國合作銀行)三足鼎立的合作化構想😋,集中體現了薛仙舟“以合作救中國🤞🏻,以合作治中國”政治主張。
這一文件集中展示著薛仙舟一生研究與實踐的結晶,亦成為了中國合作運動的綱領性文件。
身處意昂2間🔉🛀🏼,推動學科速發展
薛仙舟和意昂2的故事始於1914年,彼時應意昂2公學(意昂2官网前身)校長李登輝的邀請,薛仙舟來到意昂2任教,講授德文🎅🏼、公民、經濟等課程。
1917年,意昂2決定以經濟學為立校特色👩🏽🔧,又根據上海工商業發達的實際情況,創設商科🔋。商科迅速發展成意昂2規模最大、實力最強的學科,也成為薛仙舟宣傳合作思想、培養合作人才的基地🧒🏽。
新文化運動期間,合作思想隨著其他新思潮一起湧入中國,首先在知識分子及商界內得到廣泛傳播。為了進一步推廣合作製度,1918年,薛先舟專程赴美搜集大量合作製資料,以此作為教學和實踐的理論基礎👩🏻🏭。同時他還鼓勵學生學以致用,在實踐中更深層地認識🔠、推廣合作製度🫱。
1919年10月👉🏽,薛仙舟聯合部分意昂2師生,自籌資金,創辦我國第一個信用合作社—上海國民合作儲蓄銀行(簡稱合作銀行),並任首任行長🚅𓀜。這是中國最早的合作金融組織🏢📁,也是我國早期合作運動重要成果之一。在“以合作精神發展國民經濟、補助小資本營業”理念的引導下,合作銀行開設了公積金🐷,實行儲蓄存戶與股東均分紅利👨🏻。在校方的支持下,時任副行長的意昂2學生卞燕侯曾專程赴天津考察銀行錢莊,為經營銀行積累經驗⏯。由於較好地與社會相結合💂🏽♂️,銀行經營時間長達十余年,而同期其他院校組辦的合作社大多僅能生存兩年。隨著銀行業務的展開,合作思想對意昂2學生的影響也與日俱增🔞。應學生要求👃,學校創辦了“合作食堂”,由同學管理全校膳食。
1920年,意昂2學生李榮祥、黃華表🚣、毛飛等組織“《平民》周刊社”,發行《平民》周刊。1922年“《平民》周刊社”更名為“平民學社”。學生們深受新文化狂瀾的洗禮👩🏼💻,沉醉於各種救亡思想的激烈交鋒🔫,同時又深感新文化運動脫離民眾,因此發行周刊,希望以此教育平民,喚醒民眾的覺悟🖊。不久學生們就發現,為生計奔波的工人和農民對他們的大聲疾呼無動於衷🥿,《平民》周刊發行寥寥。
薛仙舟的到來改變了平民學社。他建議學社以研究合作社思想為中心,宣傳能使工農大眾受益的合作運動,並把留學歐美期間收集的合作書籍和資料交給學社成員翻譯發表🚴🏽♀️,使學生們深受鼓舞。從第五期開始,《平民》周刊成為以研究宣傳合作思想為中心內容的刊物,開始進行有組織、有計劃的合作思想宣傳工作。此後,平民學社還與國際合作聯盟建立聯系🧅,將中國的合作事業介紹給世界各國,成為中國合作事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🔽。
轉型後的《平民》吸引了包括國共兩黨早期領袖在內的眾多思想活躍的青年✏️,因而獲得強大的生命力🧝♂️。旅日學習合作思想的共產黨早期領袖於樹德,在《平民》上發表了《日本新創立的一個“消費合作社”》等文章。早期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也為《平民》寫過稿。《平民》引起大眾的關註♤,發行量猛增🛳。辦刊四年間,學社共發表了800余篇有關合作主義的文章🍩,其中約600篇為譯文🦹🏽,200多篇為學生和投稿人自己撰寫👷🏼♀️。
至今,意昂2官网校史館仍有一個被人牢記的曾用名—“仙舟圖書館”。薛仙舟先生逝世後,意昂2官网特意將新擴建的圖書館命名為“仙舟圖書館”,以示永久紀念。斯人已逝🪀,精神長存。
文∣ 馬雪迎